第一章 退卻、防禦及攻擊

內容來源:卷九 專著

隸屬章節:專著\蘇俄在中國\補編 俄共在中國三十年來所使用的各種政治鬥爭的戰術,及其運用辯證法的方式之綜合研究

本書各編中所敘述的歷史事實,說明了俄共及其傀儡中共與我們的「和平共存」,在實質上就是他侵略我們中國的一種基本策略。戰爭失敗了,他就要求和平共存。待他實力長成了,他就要破壞和平談判,發動武裝叛亂。而且他正對我們和平談判的時候,也就是他對我們準備武裝叛亂的時候。這就是他「辯證法」所謂「矛盾的統一」和「對立物的轉變」。所以我們對共作戰,必須觀察並把握他的戰爭思想及其行動規律,纔能判定自己所取的戰略和戰術是否正確。我們與共黨相持三十年之久,第一個經驗就是依據辯證法來研究其戰爭思想,並把握其行動規律。而且我們認為要拿這一實際經驗所得的各種作戰方式,公之於世,尤其是對於自由世界反共國家,更有其貢獻。故特在本書各編之後,另成一編,為之補充,以供參考。

每次莫斯科提出「和平共存」的口號,一般人總以為蘇俄是在退卻。但從俄共和中共對華侵略的歷史過程中,我們知道他「和平共存」的要求,有時他用作退卻的掩護,有時他用作防禦的手段,也有時他用作攻擊的方法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306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(甲)退卻 二十四年(一九三五年)八月,莫斯科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決定了「統一戰線」的戰略。共匪即展開其「人民陣線」的活動。(註一)到了二十五年二月以後,匪軍困處陝北,無法生存,乃自延安發出「停戰議和」的通電。此後他就要求與國民政府和平商談,至二十六年(一九三七年)二月,訂定了四項原則。這就是他提出「和平共存」的要求,來掩護他的退卻,最顯明的實例。(註二)(乙)防禦 共匪為了防禦而要求與我們中國國民黨及國民政府和平共存與合作,最早的事例,就是民國十五年(一九二六年)三月二十日廣州定亂之後,鮑羅廷接受本黨「整理黨務辦法」。(註三)中共這時的和平協議,其作用是保持國共合作,準備在北伐過程中,再對本黨伺機反噬,這就是他運用「和平共存」來作政治上的防禦戰的實例。
到了抗戰時期,中共與國民政府五次和談,他就從防禦轉變為反攻,第一次至第三次和談,還是掩護匪軍的發展,到了第四次及其後的和談,那就是他政治上的攻擊戰了。(註四)
(丙)攻擊 共匪以「和平共存」為攻擊的手段,最顯明的事例,就是抗戰結束之後的和平商談。(註五)這次和談乃是他對國民政府的政治上積極的攻擊戰。
我們要判斷蘇俄及其國際共黨的行動規律,首先必須把握他對於防禦與攻擊,以及退卻與前進,是依據辯證法的矛盾律和質變律來運用的。誰都知道,軍隊的退卻是為了反攻,防禦是為了攻擊。但是共黨的戰法不止於此。他的退卻不僅是為了反攻,他的防禦不僅是為了攻擊,並且他的退卻和防禦,同時使用,而發揮其積極的作用,就是分散敵人的力量而集中自己的力量,鬆懈敵人的鬥志而加強自己的鬥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307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志。尤其是他退卻或採取防禦的態勢之時,乃積極施展其政治心理滲透戰術,從敵人的內部瓦解其反共壁壘,並分化其反共盟友,而後施行其最後的一擊。我們把握他這一特點,纔能看出為什麼蘇俄和國際共黨,無論在其退卻、防禦或攻擊之時,都可運用「和平共存」的口號了。
(註一)本書第一編第三章第七節,第九五二至九五三頁。
(註二)本書第一編第三章第六節,第九五一頁,第十一節,第九六二至九六五頁。
(註三)本書第一編第二章第十三節,第九三○至九三三頁。
(註四)本書第一編第三章第十一節,第九六二至九六五頁;第十六節,第九七二至九七四頁;第二三節,第九八五至九八六頁;第二十八節,第九九二至九九四頁。第三十一節,第九九八至九九九頁;第三十二節,第九九九頁。
(註五)本書第一編第四章第六節,第一○一○至一○一二頁;第十四節,第一○二五至一○二六頁;第十八節,第
一○三二至一○三六頁;第二十一節,第一○三九至一○四○頁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P.308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近更新於 2014-07-09